司马懿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隐忍待时,终成大业
生平大事记
早年经历
179年,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温县。出身士族,年少时便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尤喜兵法。
179年
出仕曹魏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从此开始其政治生涯。
208年
辅佐曹丕
曹丕即位后,司马懿备受重用,官至抚军大将军,参与军国大事。
220年
抵御诸葛亮
多次率军抵御蜀汉北伐,尤其在街亭之战后,成为魏国军事支柱。
228年
高平陵之变
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独揽朝政,为司马氏代魏奠定基础。
249年
逝世
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谥号宣文侯,后追谥为晋宣王。
251年
主要成就
军事成就
多次指挥作战,抵御蜀汉北伐,平定辽东公孙渊,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政治智慧
善于审时度势,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游刃有余,最终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握大权。
文化贡献
精通经史,著有《司马懿集》,在文学和史学方面也有一定造诣。
奠基晋朝
为司马氏建立晋朝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子孙司马炎最终取代曹魏建立晋朝。
"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历史影响
司马懿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在三国乱世中脱颖而出。
他的一生经历了东汉末年的动荡,见证了三国鼎立的形成,最终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的"隐忍待时"策略,成为后世政治家学习的典范。
在文学作品中,司马懿常常被塑造成一个深谋远虑、善于权谋的形象,如《三国演义》中的描写。然而,历史上的司马懿远比小说中更为复杂和立体。